儿时的烦恼事很少,痛苦的事更是没有印象,除了一件事。我儿时是在乡村度过的,当时我跟随奶奶上集市时,在回来的路上有时我会看到一些可怜的老人,有的是身体上行动不便,有的是心理上痛苦流泪。这些时候,虽然那时的我还谈不上忧郁,但我往往会单纯地难受。奶奶牵着我的手,但我也不会去问奶奶为什么我会难受,我只是一直地想着,重复着想着。后来长大了,我才知道这就是同情。
在小学三年级的时候,我来到了镇里,在陌生之中我不知何时如何成为了小伙伴们之中的孩子王。一起玩耍却也难以避免冲突,有时我会在愤怒之中与其他人产生肢体上的冲突,于是各自冷漠对方,但也慢慢重归友好。这过程中,有对方的主动示好,也有自己的主动示好,毕竟在冲突过后各自都谈不上开心。后来到了五六年级的时候,有个淘气同桌总是惹我挑衅我,最终我忍无可忍,就和他在教室来了一架。当时愤怒很爽,而平静下来后觉得不妥,于是在办公室在班主任还没过来之前,我就主动向对方示好,以开心地重归友好。后来,我就一直是个友好的老实人了,虽然偶尔也发发威,但最终互相之间都能保持友好。
什么是善良呢?以我上面的经历来说,我觉得善良一是同情,二是自责。因为同情,所以我不会去欺负弱者,甚至常常会去关怀弱者;因为自责,所以我不会去产生冲突,甚至常常会去容忍退让。当然,我不可能一直沉浸在这种同情或自责的漩涡之中,我想每个人也都不可能,因为生活得继续。虽然这种说法看起来好像和同情或自责的本意相悖,但我想,正是这种妥协,维护了平衡。这种平衡,对个人是保证善良,对社会是保证和谐。